羽则专栏:国际米兰的“新时代”
不久前,一则苏宁可能收购国际米兰20%股份的新闻登上了国内外各大体育媒体的头条。在先后入主江苏男女足之后,苏宁是否真的会在国际足球领域更进一步?作为意甲百年豪门,国米这些年的运营情况究竟如何,为什么托希尔接手不到3年就会寻找新的投资者呢?
【成为王者的代价】
如果你问一个国际米兰球迷,这些年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那么大多数回答,估计都是2009-10那个不可思议的赛季。
是的,蓝黑军团在2010年的那个5月收获了间隔长达45年的欧冠奖杯,成为了亚平宁历史上第一个意甲、意大利杯、欧冠的三冠王。同年8月拿下意大利超级杯,12月在世俱杯登顶之后,国际米兰就此完成五冠霸业,成为当时欧洲足坛最如日中天的球队。
然而短短几年,国米却迅速走下了神坛。从欧战之巅到止步八强,从屈居欧联到无缘欧战,意甲联赛的霸主变成了复兴后的尤文图斯,蓝黑军团的地位甚至接连被罗马、那不勒斯等队超越。
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一支王者之师如此节节败退?在给出答案之前,让我们先在脑海中找回那段记忆,然后回答另一个问题:谁是三冠王的最大功臣?
答案可能是作为前场核心的进攻之源斯内德,可能是三项赛事最终决战打入四球的米利托,可能是坐镇中场滴水不漏的坎比亚索,或者是那个最为特殊的穆里尼奥。
不过在我看来,答案只有一个名字:马西莫-莫拉蒂。
老莫拉蒂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担任国米主席,并亲手创造了“大国际时代”的辉煌。在父亲的熏陶之下,4岁就来到现场看球的莫拉蒂深深地爱上了这支球队,有了一个再现“大国际时代”的美好梦想。
当1995年的机会出现时,莫拉蒂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国际米兰69.6%的股权。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他开始了被外界评价为“极不理智”的砸钱之路。
从萨莫拉诺到西多夫,从罗纳尔多到维埃里……莫拉蒂为国际米兰带来了一位又一位大牌球员,也让球队在全球积累了大量球迷。但是,这些疯狂的投资并不等同于成绩上的回报。莫拉蒂领航国米的前10年没能赢下哪怕一个意甲桂冠,最好的成绩只是1998年的联盟杯冠军。
高价引援屡屡沉沦,“球星黑洞”的外号不胫而走,球队也陷入了砸钱买人与难出成绩的恶性循环。莫拉蒂逐渐成为争议的中心,也是球迷们宣泄失望的首选途径。
2004年,大批国米球迷来到球队总部前的杜里尼大街游行示威,高喊着“莫拉蒂请你不要继续迫害国米”的口号。受此影响,莫拉蒂辞去了俱乐部主席的职务,直到两年后才因为法切蒂的离世而回归。
然而,不管是不是国米的主席,莫拉蒂对于球队不计回报的投资始终没有过中断,直到那个不可思议的2010年。
2009-10赛季的俱乐部收入排行榜中,国际米兰以2.248亿欧元名列第9。自从2000-01赛季德勤公布此项数据开始,每年欧冠冠军的当年收入排名中,国米的这个第9位是第二低,仅次于2003-04赛季的波尔图。
当年的波尔图被视为“不可思议的童话”,但国际米兰勇夺欧冠却很少被称作奇迹,很多人更愿意将其看作日积月累的回报。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当时意甲诸强的收入已经开始落后于其他豪门,但国米的开销仍然是世界顶级。
2008-09赛季,国际米兰全队的工资总额高达2.05亿欧元,成为了意大利第一个工资超过2亿的俱乐部。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当年与切尔西旗鼓相当,甚至高于皇马的1.87亿。
在高昂工资的基础上,国际米兰该赛季的总支出为3.58亿欧元,与巴萨皇马不相上下,但收入仅有他们的一半左右。
而到了2009-10赛季,尽管伊布、阿德里亚诺、维埃拉这三位薪水最高的球员在一年内接连离开了球队,但埃托奥等人的到来、与成绩挂钩的高额奖金,还是使得国米的总工资进一步上涨到了2.34亿欧元,光这一项开支就超过了全部的收入。
单单上面提到的这两个赛季,国米就总计亏损了2.23亿欧元。要知道,曼苏尔成为蓝月亮的新主人之后,曼城砸钱最凶的那几年,平均的亏损大概也就是这个水平。而这,就是成为王者的代价。
时任CEO的保利洛曾经直言:“国米就像其他意大利球队一样,一直都在亏损。但是老板不断提供资金,所以总能解决问题。”是的,国米从未严重依赖过银行贷款,这些夸张的亏损基本上都是由莫拉蒂来承担的。
从接手俱乐部到2010年的三冠王,莫拉蒂累计投资了差不多7.5亿欧元,塑造了国际米兰站上欧洲之巅的经济基础。没有这些投资,国米不可能招揽到如此多的顶级球星,穆里尼奥也未必会接受来自意大利的挑战。
三冠王正是对莫拉蒂多年付出的最好回报,但他已经无力给国米再带来一个王朝。家族生意都是哥哥在经营,心爱的俱乐部连年亏损,莫拉蒂从来都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老板感受到了来自经济的压力,国米也就维持不了顶级的开支水平。2010年的辉煌,犹如一场绚烂的烟火,爆发出最为华美的光彩之后迅速落幕。
【痛苦的盛极而衰】
国米那几年的成绩下滑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穆里尼奥的离开、主力阵容的老化、新主帅与球员的矛盾等等,但经济上的滑坡尤为关键。
从90年代开始,国米的球迷们早已习惯主队在转会市场上呼风唤雨,不断以高价引进具有影响力的顶级球星,尤其是那些天赋异禀的前场攻击手。1999-00赛季,蓝黑军团曾以1.12亿欧元的转会费净投入领跑全欧,前后几年的转会费净额也都在6000万上下。
然而,随着莫拉蒂经济压力的增加以及球队工资的上涨,国米在转会市场的投入开始变得节省。2009年的夏天,国米的转会费净投入出现了15年来的第二次负数(上一次便是莫拉蒂辞掉主席之后),实现了1200万欧元的利润。其中,出售伊布换得埃托奥与4600万现金,堪称莫拉蒂时代最为精明的交易之一。
一个赛季的转会盈利不足为奇,蓝黑军团随后就用成绩证明了这一点。但连续在转会市场上缺少投入,对于顶级球队来说只能意味着财政上的紧缩。
登上欧洲之巅后的2010-11赛季,国米再次通过球员交易净赚了1200万欧元。接下来的2011-12赛季,转会净投入也仅仅不到100万欧元。这三个赛季加起来,国米在转会市场上盈利了超过2000万,在意甲同期各队的转会净投入中位居倒数第二,仅仅高于以买卖球员赚取利润闻名的乌迪内斯。
2011年,国际米兰曾经非常盼望桑切斯的加盟,但是智利人还是选择了前往巴塞罗那效力。体育主管布兰卡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出于财政考虑,俱乐部再也买不起像桑切斯这样的顶级球员,未来我们将寻找那些值得培养的年轻天才。”
于是,在功勋老臣离开球队之后,国米选择了库蒂尼奥、阿尔瓦雷斯等年轻人作为代替者。尽管有过一些高光的表现,但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小鲜肉并没能在球队站稳脚跟。有的已经浴火重生,有的如今泯灭众人。
转会费方面的节省早有迹象可寻,而国米在工资策略上的变化更加明显。夺得三冠王之后,为了迅速削减过于庞大的开支,莫拉蒂立刻把降低工资提上了日程。
一方面,包括穆里尼奥在内的顶级薪水人员离队后,补充的新人工资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处理续约合同时彻底改变了工资结构,基本工资大幅降低,根据比赛成绩浮动的奖金有所提高。
在如此严格的控制之下,球员薪水降低的速度比起成绩的下滑还要猛烈。短短4年时间,国米的工资总额就缩减至1.16亿欧元,正好是三冠王那年的一半。
而在收入方面,曾经优秀的战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009-10赛季,国米的总收入为2.25亿欧元,低于AC米兰的2.36亿,比起前一年的自己也仅仅多入账了2800万。
意甲整体渐露颓势,本身的商业运作也难言优秀,国米从2011年开始了持续三个赛季的收入下滑, 2013年的总营收仅有1.65亿,掉落至全欧第15位。
俱乐部创收迟迟没有起色,自己又没有继续砸钱的资本,为了心爱的国米能够从低谷中翻身,莫拉蒂不得不认真考虑出售俱乐部的可能。
【托希尔的量入为出】
此时出现的机会,来自遥远的东方。
2013年10月15日,国际米兰官网宣布,埃里克-托希尔等印尼商人旗下的控股公司收购了俱乐部70%的股份,成为了球队的最大股东。
根据媒体透露,该股权交易的金额在2.5亿欧元左右。随后,托希尔也正式从莫拉蒂手里接任了俱乐部的主席职位。
托希尔家族涉及到了酒店、汽车等多个行业,他自己则拥有一个覆盖电视、广播、出版、广告和网络的传媒帝国。身为雅加达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当地炙手可热的新兴企业家,他对体育的兴趣由来已久。
他曾是NBA费城76人的股东,也拥有美国大联盟华盛顿特区联队的股份。他是东南亚篮球协会的主席,旗下还有印尼篮球联赛的万隆俱乐部。不过,托希尔的财产与那些国际顶级富豪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他对待体育事业的风格更像商业经营者,追求平稳而长期的发展。
但是国际米兰的这几年,似乎有些平稳过了头。
在托希尔接手前的2012-13赛季,国米的收入总额为1.65亿欧元。而印尼人来到球队至今,国米近两个赛季的收入分别是1.63和1.65亿,几乎与此前没有什么区别。
国际米兰的球迷们本希望新老板可以带来国际化的体育营销经验以及打开亚洲市场的人脉,然而托希尔并没能打破蓝黑军团在经济发展上遭遇的瓶颈。
当然,把所有责任都归结于一个初涉欧洲足坛的东南亚商人,实在是有些过分。对于国际米兰自身来说,确实存在着一些由来已久的顽疾。
在比赛日收入方面,2014-15赛季国米总共收入了1700万英镑(2220万欧元),在德勤收入榜单前20位的俱乐部中,和共用主场的AC米兰并列倒数第一。
对于米兰双雄来说,没有自己的球场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以一再提及,实在是因为影响真的太过严重。
上赛季的意甲赛场上,国际米兰的主场平均上座人数为37372人,紧随罗马与尤文之后,位列意甲第三。
如果拿国际米兰与坐拥新主场的尤文图斯进行对比,意甲的19个主场比赛的总观众数仅仅少了22000人,但比赛日收入却不到对方的一半。尽管部分原因来自于尤文打入了欧冠决赛,而国米仅仅止步于欧联杯16强,但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是球场的所有权。
没有自主经营权,比赛当天也就不能通过餐厅、停车、住宿等额外项目获取收益,就连平时的球场参观、纪念品商店、博物馆游览等内容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更不能像英超那样在夏季出租球场开演唱会,或者出售长期冠名权带来额外的收入。周边地段的开发同样无从谈起,与此相反米兰双雄还必须每年各自向市政府缴纳400-600万欧元的租金,并且自行筹资进行草皮与更衣室的修缮。
截止目前,国米本赛季的场均上座数为意甲最高44962人,比起上赛季涨幅超过了20%。与海外对比的话,德甲上赛季的平均上座数是43534人,英超则为36175人,国米还算不错的人气理应带来更多的票房,但现实却依然不容乐观。
在转播权收入方面,国际米兰近三年维持在8000万-1亿欧元之间,重回欧冠才能有质的提高。
意甲曾经长期由各家俱乐部单独出售自己的转播权,北方三强也一直是欧洲各大联赛中从电视台拿钱最多的俱乐部,直到2006年皇马和巴萨分别与Mediapro重金签约才完成了反超。
而从2010-11赛季起,意甲开始实行类似英超的整体出售并按比例分成的转播方案,其中有30%根据战绩进行分配(1946年后的历史战绩占10%、过往5个赛季排名占15%、上赛季排名占5%)。
由于整体出售与战绩下滑的双重影响,尽管意甲直到本赛季仍然是欧洲转播总价第二高的联赛,但国米分到的转播收入始终维持在8000万欧元左右,比起2005-06赛季的历史最佳纪录少了3500万。
同时,过去几个赛季只能征战在欧联的赛场上,也使得国米从欧足联得到的转播分成比起参加欧冠时要少了3000-4000万欧元,无缘欧战的本赛季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商业收入方面,尽管意甲整体的商业运作水平比较有限,但国际米兰上赛季该项收入仅有令人失望的3500万英镑(4540万欧元),是过去7年的最低记录。
倍耐力作为国际米兰的小股东和赞助商之一,其LOGO出现在蓝黑军团球衣的胸前已经超过了20年。近期,国米与倍耐力再度签下5年长约,但下赛季开始每年的赞助金额仅有900万欧元,甚至低于目前的1200万。
耐克与国米的合作同样已经持续了16年,目前的赞助金额大约为每年2000万欧元。这样的数字在意甲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但现在这份合约直到2024年才会到期,接下来的几年很难再有发展的空间。
如果说倍耐力较低的赞助金额或许还有友情价的成分,那么国米在其他商业开发方面的退步只能归结于全球影响力的不断下滑。而托希尔的到来,并没能为国米带来多少亚洲市场上的财富,俱乐部官网上的顶级赞助商目前仍然只有耐克、倍耐力、意大利电信、德意志银行这四家。
收入开发上至今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托希尔在俱乐部的经营上也就只能继续选择平稳的道路。
2014年,印尼资本入主后的第一个夏窗,国际米兰先后租借了姆维拉、奥斯瓦尔多和多多,最贵引援是800万身价的梅德尔,最大牌的新援则是自由转会而来的维迪奇。
这样的投入肯定不能让球迷满意,托希尔也逐渐成为了新的集火目标。那些曾经参与2004年游行的激进球迷挂起了新的标语:“托希尔,你让我们都不想骂莫拉蒂了。”
不改变,只有死路一条。在托希尔的一手策划下,国米新成立了下属的媒体公司(Inter Media & Communication)。该公司继承了俱乐部的知识产权、未来的转播收入以及赞助收入,并以这些作为抵押向高盛牵头的投资集团贷款了2.3亿欧元,期限5年,利率为5.5%加上欧洲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这笔融资首先偿还了国米此前大约1.1亿的银行贷款,剩余部分则转为了球队的运营资金。
2015年前后,国际米兰的股东们先后拿出了差不多1亿欧元,提前偿还了高盛融资计划中的部分款项。这笔节省下来的经费,成为俱乐部应付股东债务的同时,也填补进了这两年的亏损。
然而,国际米兰最近几年平均亏损8000万欧元左右,托希尔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每年都这么砸钱。就算勉强跟进几年,这样的投资力度还是很难取得成绩上的突破,更不足以使得球迷满意。
寻求资金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遥远的东方,而这一次的目标,正是对于足球兴趣正浓的中国。
【苏宁带来的“新时代”?】
今年2月,诸多意大利媒体爆料,托希尔希望出售部分国米股份,正在通过高盛寻找来自中国的买家。俱乐部官网立刻发表声明,否认了出售股份的传闻,但同时强调正在亚洲寻找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国。
随后,托希尔出现在了南京奥体中超开幕式的看台之上,引发了国米球迷无限的遐想。本月初,《米兰体育报》披露,苏宁集团可能以6000万-90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国际米兰20%的股份。
一石激起千层浪,球迷间开始探讨苏宁会给国米带来什么,媒体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传闻。先是国米CEO博林布鲁克强调不会向中国资本出售股份,后有莫拉蒂说到“我们必须看看投资方是否真的感兴趣。”
综合各方消息来看,苏宁收购国米部分股份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仍然没有确定下来。假设该交易成真,那么双方将会有哪些方面的合作,苏宁又真的会为国米带来新的时代吗?
1.商业合作
暗藏巨大消费潜力的中国市场早已成为欧洲俱乐部寻求商业发展的新目标,各家豪门近几年也频繁在夏季备战期来到中国进行商业比赛。国际米兰多年前就曾经穿上中文“倍耐力”字样的球衣参加正式比赛,不久前与倍耐力续约的官方新闻中还特地强调“有助于双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传播。”
即使最终没有入股,苏宁或者其他中国企业仍有与国米达成商业赞助的可能性,从而为蓝黑军团沉寂已久的赞助收入带来突破。尽管胸前广告要等到5年后才可能更换,但广告代言等其他合作方式还会有很多。来一个“苏宁易购国际米兰官方旗舰店”,为什么不呢?
2.青训学院
这同样是不管是否入股,都很有可能达成的合作方式。在中国足球改革的浪潮中,青训肯定会在未来成为重中之重,利用欧洲俱乐部的先进经验和广泛影响力,增强国内足球学校的实力,这种双赢的模式将会大量出现。
恒大皇马足球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生,如今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而在意甲诸强中,尤文图斯在上海临港开办的国际足球青训学校已经正式动工,AC米兰的青训营也分别与深圳、青岛的学校开始了合作。
国际米兰早在1999年就曾在华合作开办了青岛足球学校,但在萧条的大环境中没能生存下去。全新的国米中国足球学校,也许会诞生在南京或是别的城市。
3.球员往来
不久前的冬季转会窗,国米中场瓜林曾经是江苏苏宁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哥伦比亚人最终加盟了上海申花,苏宁转而签下了切尔西的拉米雷斯。
如果苏宁集团真的入股国米,那么两家俱乐部之间的球员交易也许会成为现实。拥有足够实力的国内球员通过这条渠道成为中国意甲出场第一人,或是更多有着豪门经验的高水平外援来到江苏效力,都是球迷们喜闻乐见的事情。
不过,我们仍然希望留洋凭借的是实力而不是商业因素,毕竟30岁的马明宇曾经穿上佩鲁贾9号球衣却没有一次出场,中国足球不能在这样的事情上重蹈覆辙。
4.国米的转会市场
这或许是国米球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有很多人已经在预测苏宁会为国米带来什么大牌球员了。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苏宁自然不差钱,高价新援陆续来到江苏便是其经济实力的证明。但是入股20%并不是全盘收购,苏宁不太可能以一个小股东的身份持续砸下重金。有个现成的例子,万达集团去年收购了马竞20%的股份,床单军团并没有因此变身土豪,还是继续着自己平稳而扎实的发展。
如果真的像意媒预测的那样,以6000万-9000万欧元的价格成交,那么这些钱会有多少直接投入球队仍然是个未知数。而且,国米近两个赛季的工资总额维持在了1.2亿欧元左右,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0%,却还是与如今的顶级球队有着巨大的差距。而豪购顶级球星,所需要付出的远远不止转会费那么简单。
无论苏宁这次收购能否成功,国米短时间内都不太可能重回“为了夺冠不惜一切代价”的疯狂年代。结合双方的优势力量,共同开发潜力巨大的中国足球市场,才是更可能接近成功的道路。
评论